瑞典找工作- 商科毕业的我如何一面拿下offer(上)

2018 年 8 月 28 日
11527

前言
在结束了瑞典两年的研究生项目的三个月后,我终于签下来了一份global company的长期合同。一段异国求学的经历暂告段落,也为我从一个新角度去了解瑞典这座国家文化和商业环境开启了新篇章。回顾过去近半年的job searching,我在网上找了几篇中国学生在瑞典找工作的经历分享(附录),不过我并没有找到很多关于商科学生找工作的经历内容。所以我希望能够将自己经历的很多第一次整理分享,愿与在瑞典的你砥砺同行。因为内容比较详细,所以分为上、下两篇。(上)介绍了我在瑞典找工作的态度和方法,身边见闻;(下)介绍我个人所经历过的面试公司内容。

瑞典就业环境
首先,我们客观的讲讲在瑞典找工作对于商科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瑞典相比于其他留学国家不算是华人多的地方,这意味着相比于北美国家,这里没有很多中国企业或和中国合作的企业需要会讲中文的商科毕业生。同时,瑞典的总人口在2017年首次突破1000万,那么总体的人才需求量也不如其他国家。进一步关于语言,商科学生的很多工作内容涉及到沟通交流,考虑到即便英文是很多国际公司认可的办公语言, 但是如果该公司很大部分的业务在北欧,那么能运用瑞典语办公的应聘者也是相对于0瑞典语基础的人有竞争优势的。不过,我在和一个在Scania做审计工作的上海女孩聊天后也很赞同她的观点。她认为,如果是应聘基础类岗位那么瑞典语的要求会更多,如果是国际集团的senior以上的职位,那么相比于瑞典语,雇主更看重的是人才专业能力。最后关于非欧盟成员国公民身份,你也许会从朋友那里听说过,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快到了签合同的时候,对方公司可能因为没有给非欧盟人员办理work permit的经验,最终望而却步。甚至,work permit有可能是阻挡你连第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的那一道墙。

不过,即便是有以上的重重壁垒,这并不代表你没有机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分析了客观环境因素后,你也要为自己做一个正确的SWOT分析。用自己的突出优势去匹配公司希望你能带来的价值,这不就是直接nail掉了雇主的 painpoint 吗?除此之外,我个人理解找工作有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个人在专业能力上的表现,更多的interperonal skills以及坚信自己优秀的心也是关键。若是如上的要素你都集齐了,那么再召唤老天爷加一点运气的砝码,那么offer真的就不远了。

个人背景
1. 智商平平,瑞典supply chain master18个月,加拿大交换6个月- 我个人认为这半年在英语母语国家交换学习的经历对于sharpen英文有非常大的帮助,当交换结束回归瑞典的候,对于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和喜欢瑞典这个国家。

2. 瑞典Tetra Pak full-time实习3个月*2个夏天

3. 国内marketing,sales相关工作4年

4.本科国际贸易双学位

我在瑞典的第一份实习
我认为不论是实习、和公司合作的项目,还是一份正式的工作,让自己尽快的投入到瑞典的工作环境、文化中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瑞典几乎所有公司的员工都会选择在夏日休年假,此时公司内部员工紧缺,所以这是在校生能够得到internship的最佳机会。这些internship中有一些是有薪酬的,有一些则是没有的,不过很多公司还是很人性化的,即使给的不多,基本生活费还是可以cover的。当时接到了NEFAB和TETRA PAK两家企业的面试,NEFAB 我没有通过网测,Tetra Pak是电话面试后第二天拿到offer- 3个月短期工作。

一旦投身到瑞典雇主市场,你应该不止一次的感受到这network的重要性。比如在tetra pak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午餐时候一桌的年轻人中有一个17岁的男孩,而这已经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暑假,原因是他爸爸是本公司的员工。另外一件事情是在和隔壁部门的同事第一次用餐casual talk被他问了几个背景问题后,他随即问道那么你来这里工作是谁介绍的呢,当得知我是通过linkedin获得工作的,他表现的比较惊讶。

瑞典的netowrk虽然不如国内关系来的坦白赤裸,但是瑞典长久以来的信用社会体制让这种关系变得尤为的重要。有一张强大的关系网,一个强有力的担保人,那么你的隐形机会也很多。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在做project时候要有意识向合作领导或者组员要reference。可以是一个几句话的内容,或者是linkedin上的recommendation。 可能在你看来不算什么的几句话,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你的HR 来讲已经为你增加了很多的credits.

如果你已经能成功打入到公司内部,那么实习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长期的面试,在此期间好好表现就不用说了,能作为突破口的就是看自己在工作范围之外如何给老板带来更大的价值,比如每次多做一点点。在工作中期时候主动找老板了解自己的工作反馈,看哪里还能补足,另外也表达自己想要留下的想法。如果你所在的部门不缺人手也不要气馁,问问老板是否能够推荐你到其他部门,你的表现足够好老板会很愿意为你做endorsement的。当然如果他不愿意也不完全代表你的能力不足,有时候公司里面的关系纷繁复杂,所以你有可能只是其中一只小棋子,也不要太在意。如果你自恃有能力,那么如果这个是一个不care你的公司,就另寻出路啦。

在瑞典商科毕业生找工作的几种渠道
1. Professor

虽然是商科,但是仍然会有professor提供工作机会的可能。当时我的教授给我介绍一个瑞典IKEA在德国工作的面试机会。那一份工作要求女性、有过至少2-3年工作经验、接受异地工作等条件都与我相符,加之我自己也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度抱着很大的希望。只是后来这个项目该公司并没有继续进行,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所以给你教授留下一个你很靠谱,很专业、负责的印象是永远不会错的。当然,平时除了学业,能够带着一些课外的专业问题和教授小小讨论一下也是一个给教授留下好印象的方法。

2. Guest Lecture

学校经常有各种guest lecture,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去找他们直接要名片。一般guest lecture的来宾会与教授有较好的私教,至少相互熟悉。他们既然已经来到你的学校做guest lecture,说明已经对你的学校和该专业有好感了。可以直接问该公司是否提供PT职位,如果暂时没有,写信再陈述一下自己的基本状况,然后给询问是否可以推荐给他周围的人。我记忆很深刻有一位瑞典人讲过『我们一般不太会主动提供帮助,但是一旦有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是非常愿意帮忙的。』当然,此时也一定要展现出你就是值得让人家以信用和名誉来担保的那位千里马。

另外分享一个我们学校的真实案例,一位客座教授在做演讲的过程中提到自己企业在宁波有建立工厂的打算,刚好需要该专业的中国学生。恰巧班里有一位且唯一一位中国女生,所以身为宁波人的她就毫不费力的land了一份工作。虽然这是一份在国内的工作,但是举这个例子是要告大家人生处处是机会。

3. Career Center

在学校的career center你一般会得到关于修改CV 写COVER LETTER 的建议。也许你已经知道国内的CV规则,知道北美的,但是也许那些并不能完全的适用于瑞典当地。因此,首先了解瑞典雇主喜欢何种方式的CV,喜欢何种方式被approcah,这些你在和career center 的老师交谈的过程中都会有所了解。很多的学校都提供一对一的cv修改,帮你进行mock interview,这些学校内部的资源都要利用好。而且一份针对特定职位的cv 和cover letter 也是你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基石,切记懒不得。

我身边有一个姑娘,有过荷兰的学习经历,之后在国内有过两年的采购类工作经验。因为她本人对fashion industry非常感兴趣,所以在申请happy socks采购类职位的时候非常用心的做了精美的带有其公司文化符号的简洁且不失趣味的CV打动了HR,她真诚的带有小故事和自我过往工作具体成就的cover letter 也是能帮她拿到最后offer的关键。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她提到,因为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公司所在,所以在简历提交前真的是反复打磨,写好后又找了很多朋友给出修改建议,和当初申请dream uni有过之无不及了。相信任何一个人拿出来这样的精神一定会天道酬勤。

4. Job Fair

我个人只参加过一场在本校举办的job fair,学校所在的城市为瑞典中部的Jönköping, 参会者多为附近企业加一少部分国际性企业。而就在这参展数量不超过50家企业的展会上,我们能利用的资源也不算多。这样说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一部分业务在本土或欧洲市场的企业对于瑞典语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一些银行类的工作,或者业务主要集中在北欧境内的企业,如果不讲瑞典语,有很多和客户打交道的工作的确是难以开展的。有时候,起码会一门北欧语言或者欧洲语言都会相比于欧盟外国家的留学生有优势。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一部分知名企业来参展的主要用意是品牌宣传。例如,IKEA 展位前会站着两位lady会提醒你还有这样一家本土的大企业,你一定要记得在官网投递一下简历哦。现场是不太容易能够拿到招聘HR的名片的,简历的投递和所有其他的竞争者都是在一个平台、渠道和流程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先从你喜欢的展位去和招聘方聊。哪一个展位有hr或者是你感兴趣部门的负责人在的,那么你要多花时间好好聊一下,争取留下深刻印象,回去之后争取在一两天内完成简历的投递。另外, linkedin加招聘方为好友,更多了解对方找到共同点,也让对方通过你的linkedin页面照片记起来你,说不定就是你land下一个机会的突破口。我曾经有一个面试机会,是在招聘会进行了三个月之后进行的。没有想到manager居然在面试中途很自然的说道我在招聘会上见过你记得你,当时就让自己的信心爆棚,对于后面的面试有boost作用。

说到瑞典的job fair应该除了高校内举办的,其他社会性质的不是非常多。所以,时刻关注哪怕是异地学校job fair的时间和机会也是你需要在job hunting阶段需要做出的投资。

5. Mingle

除了以上公开性质的job fair,我们学校的career center还曾经邀请过当地企业以及10位优秀国际生在当地一家酒店进行了小规模的mingle活动。当时来参加mingle的企业约为50位企业方以及政府,学校工作人员有5位左右,另外就是10位即将毕业的国际生。

mingle的开场以四人一桌入席的简餐为始,一名学生,三名企业方人员。我所落座的六人桌,除去Lisa是我们的career center工作人员以外,其他均为企业方。很幸运的是我对面的一位先生正在为从中国拓展到瑞典的一家工业企业G效力,所以当我提到我的专业和国籍时候,他竟然直接主动递出来名片说我应该可以为你提供工作机会。午餐结束后,所有来宾被聚集到一间会议室,首先是一位教授讲述了招聘国际学生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积极作用。稍后,几家往年有过国际管理培训生计划的公司纷纷上台现身说法。最后,一位去年毕业的俄罗斯姑娘被邀请上台讲述了自己的当地企业顺利融入工作环境和文化的故事。以上的活动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之后其实才应该是mingle的重头戏。如果在北美,这个时段应该就是手握酒杯穿梭在人群中和不认识的人各种聊,来寻找机会。但是在那次活动中,这个阶段只持续了约半小时,企业方就纷纷离场了。所以,其实除了之前拿到名片的G企业,我只和大概三四个人有了简单的交流,并拿到了对方名片。我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mingle这种形式在瑞典的文化中应该并不是主流。

我最早接触这种mingle的形式的招聘会是在加拿大交换期间。在经历过IBM和Deloitte举办的类似活动之后,在此次学校举办的mingle中我就觉得应对很自如,反倒是多为瑞典人的招聘方们表现了瑞典人比较reserved的一面。自信并且自然,但是同时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来此处的目的,是我认为mingle制胜关键。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被招聘方看在眼里,他今天看到的你可能就是未来你在和客户交互时的状态,所以非常重要。

6. Start-up

很多startup公司需要有年轻学生来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北欧四国startup网站 https://thehub.se/ 里面有很多职位机会,不过多为programmer类。我个人理解这一类公司的好处在于,他们能够让还是学生的你有一个进入瑞典就业市场的一个比较低的门槛,而弊端在于预算比较紧张而没有办法给出很好的薪水,还有就是在工作签证环节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7. Volunteering

如果你是一个足够自信的人,那么把自己放到人群中,通过交流让对方快速对你产生兴趣。我理解学商科的同学应该有时刻推销自己的mindset,加之我性格偶时是比较外向的,所以我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认识朋友,为自己争取机会。

我在2017 大概春季时候通过在中国瑞典能源交流大会做志愿者翻译的机会,得到了和两家企业深入交流的机会。一家是国内知名ICT公司在瑞典首都的分公司,通过两次面试我得到了一个助理职位的offer,但是后来考虑到专业方向不是非常对口,最终没有办理入职,不过这是我在瑞典得到的第一个正式offer。另一家是瑞典当地start-up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当时在大会上做了非常吸引人的演讲,我个人深深被这种气质所吸引,所以他在演讲结束后我立即上前攀谈索要了名片。这位founder是位非常聪明的瑞典年轻人,而且很平易近人,对中国充满好奇。在我们短暂交流后,我们相约在第二天fika并增进更多的相互了解。虽然在后来的两次接触后我没有得到一个solid yes,但是直到现在我也认为我和这家公司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应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8. LinkedIn

接上段提到的start-up公司,在第一次交谈中得知该团队中有一位programmer是中国人,我立即在linkedin找到这位朋友,并且邀请是否可以约出来fika。我当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这个行业,这个在做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公司企业文化,公司所在的发展阶段有一个了解,来判断这是否是我喜欢和适合我的公司。另外一个,也是希望看看能否得到这位朋友的推荐,来为自己进入该公司加码。其实在linkedin上发出邀请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忐忑的,不过没想到这位朋友非常nice的分享了很多信息,也给予了很多的指导。所以用一句很土的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大胆一点,你会迎娶更多的机会。(p.s. 虽然最后没有能够和这位programmer成为同事,但是我在入职新公司时候也有和这家公司的founder保持联系。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位founder写信问我是否愿意做他们中国市场的咨询顾问,所以现在我除了fulltime job之外还有一个PT consultant的头衔。)

所以通过Linkedin来找你dream company的校友资源,或者原同事关系是一种非常有利的资源。除了这个作用,每次当得到面试人的信息后我都会到Linkedin和Facebook检索过去,看一下他们的背景情况,还是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看完了面试官的Linkedin就直接加过去,这个是为保持一个长期联系做伏笔。有可能这次面试的职位不是非常适合你,但是说不定哪一天公司就有一个非常适合你的职位出现呢。偶尔保持自己在Linkedin的活跃度,比如在HBR上看到和你本专业相关的文章随手转发到Linkedin,并稍加一些自己的评论,这些都会让这些雇主大佬们为你加分的。

如果你的荷包有能力支付Linkedin的premium 会员功能,我建议可以购买。我个人当时就有购买此项服务,好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查看到一些关于申请该公司的竞争者的基本数据,这样你也大概清楚你的竞争者的一些基础数量和质量,你购买的是大数据的力量。

9. 上门拜访

因为在我找工作的后期阶段我就比较明确自己对于城市的要求了,所以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斯德哥尔摩企业namelist,我已经计划好要在搬到斯京之后cold call,然后再登门拜访。因为我没有具体实施过这种方式,所以如果大家有过此方面经验的欢迎分享。

有一些网上的建议以及周边的朋友会对登门拜访的方式持有保留态度。我个人认为,我们永远没法用一种准则来衡量所有的HR,喜欢或者不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HR 或者direct manager的个人偏好。她/他欣赏何种类型的人才。不过,既然你自恃为人才,那么为何不给自己一个高效的、面对面的机会来说服他们呢。

结束语
最后,瑞典很多公司的招聘流程都很长,所以尽可能提前的准备,投递简历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过程中你会经历很多的期待、期许,也会经历高期待后的落空,但是这都没有关系,这不就是人生常态吗。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宇宙听到你下的order,你距离拿到那份满意的offer就不远了。

TIPS: 不知道有有没有同学在用劳动局的网站(https://www.arbetsformedlingen.se/Tjanster/Arbetssokande/Platsbanken/)来查询工作信息,我建议用其他的网站。因为通过另外两个同学以及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公司在找到确切的人后会将该招聘信息放在劳动局的网站(法律规定企业需要将招聘信息在劳动局网站公布10天以上)。这意味着你看到的招聘信息有很大的可能该公司已经有了中意的人选,所以建议找寻其他招聘平台。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得到dream offer。我会尽快更新下一篇内容的。啊哈,如果你对作者感兴趣,非常欢迎加我的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miawang88/

* 特别声明:请以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转出

还有没有评论哦 抢个沙发?:P

登录之后评论更方便哦! 登录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